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王麗萍22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高風險區連續5天沒有發現新增感染者降為低風險區,做這樣的調整主要是基于第九版防控方案實踐評估數據以及風險研判證據。也就是說,在核酸檢測陽性人員及其密切接觸者均能夠快速隔離管控并及時轉運的情況下,對于高風險區管控人員中連續5天沒有發現新增感染者,表明高風險區在社區的傳播已經基本阻斷。為了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區域人員管控,二十條優化措施由原來的7天調整為5天,以更好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的發展。 低風險區指的是高風險區所在的縣(市、區、旗)除去高風險區以外的地區劃定為低風險區,對于低風險區實行“個人防護、避免聚集”的防控措施。 低風險區的群眾,要減少外出、不聚集、外出時要做好防護;主動配合區域風險人員排查、核酸檢測等防疫工作;一旦出現發熱、干咳、乏力、咽痛、味覺嗅覺減退、鼻塞、流涕、結膜炎、肌痛、腹瀉,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十大癥狀”以后,要及時主動前往醫療機構就診,及時排查病毒感染。同時,倡導低風險區群眾非必要不離開本區域,如果確需離開,離開所在城市須持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總臺記者 史迎春 顧小慈) 來源:央視新聞 編輯:彭若萱 責編:黃昕鵬 主編:張建兵 聲明:本文已注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電話:0931-8688154
評論
已有0條評論
0/150
提交
熱門評論
相關推薦